3955
发展猕猴桃“小产业”
开动助民增收“大引擎”
为进一步推动猕猴桃产业品牌化、规模化发展,破解农户发展意愿不强、缺技术、抗风险能力低等难题。霍邱县乌龙镇机关党支部践行“一改两为五做到”要求,坚持一线调研,建立完善党建联系点制度,探索“党组织+合作社+农户”发展模式,发展猕猴桃“小产业”,促进群众增收致富。
坚持一线调研,典型示范推进。推动党建联系人深入村组调研,征求群众意见,探索“党组织+合作社+农户”发展模式,推动猕猴桃特色产业规范化管理、规模化种植。调研后,依托党支部主题党日,组织党建联系人,结合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、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,深入探讨交流;同时到党建联系点开展村“两委”成员、党员、村民组长等村级议事活动。通过广泛探讨交流凝聚共识,鼓励引导皖翠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,通过流转土地、村集体入股分红等方式,按照“四议两公开”程序,在部分村建立标准化猕猴桃种植园,试点推行,带动就业50余人,人均年增收5000元。在推进过程中,强化猕猴桃品牌建设,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打通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与安徽农业大学“产学研用”战略合作渠道,推出的乌龙镇代言产品“皖金”猕猴桃年产值达到550万元。
推进技能培训,夯实产业保障。按照就近就地原则,党支部充分发挥人社、农技等部门党员技能优势,定期开设“劳动技能”培训班,设置村级流动课堂,开展种植技能培训,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。今年以来,共组织开展技能培训20场次400人次。畅享专业技术,建立“全流程”信息对接机制,党建联系人联合农技、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等部门业务骨干,定期走访种植户,与果农面对面交流,收集种植过程中所遇到施肥、果树嫁接、冬夏季修剪、病虫害防治等问题,实行“一对一”帮扶指导,今年以来,共帮助45户果农解决121个问题。强化沟通协调,邀请安徽农业大学专家,现场对接专业技术问题,因地制宜提出解决对策,最大程度提高猕猴桃树苗的成活率和产品质量。今年以来,安徽农业大学赴猕猴桃产业基地开展保鲜实验15次,病虫害防治12次,新品种选育筛查1006株。
创新产销思路,促进群众增收。党支部将产业发展业务学习有效融入“三会一课”,组织党员轮流领学猕猴桃生产、销售等业务知识,不断改变传统销售观念,依托乡村振兴消费帮扶,线上搭建“832”平台,线下开展中信保和工会采购计划,通过线下线上融合方式,收集、反馈、分析信息数据,推动果农和大市场建立紧密联系,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。支部党员带头示范,通过自购、代购、转发微信朋友圈等形式,引领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猕猴桃果品消费,形成了一条从果农到党员再到消费者的销售渠道。鼓励企业引进初级农产品保鲜技术,建立1500立方现代化冷藏保鲜库,延长猕猴桃从采摘离园到销售消费环节的可贮藏时间,降低产后损失,促进猕猴桃增效增值,提高市场竞争力。预计今年合作社能收购猕猴桃16万斤,产值100余万元,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0000余元。
利民之事,丝发必兴。霍邱县乌龙镇机关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践行“一改两为五做到”要求,聚力猕猴桃特色产业发展,创新产销思路,打造地域品牌,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,带动了产业发展,获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。
5300